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:学生是进修的主人,教师是学生进修的组织者、引导者和合作者。在教学中,教师要转变教育意识,把课堂还给学生,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,学生的主体性,让学生有足够的时刻看书、思索、讨论、质疑、练习、评价,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,从而不断培养他们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能力。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,跟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,和他们交流、谈心、沟通,不仅关心他们的进修、生活,更要了解他们的内心全球,关注他们的成长,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壮提高有极其重要的影响。再次,教师要不断进修,不断更新智慧,扩大自己的智慧储备库,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。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,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,弥补自己的不足,激发他们进修的兴趣,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。
关键词:教育意识 ? 转变 ? 施教能力 ? 提高 ? ? 因材施教
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: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影响。大众把教师称作智慧的传播者、文明的培育者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这些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。但在新课程背景下,这些比喻仿佛不能完全说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了,由于他们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,成为学生有效进修的组织者、促进者、激励者、合作者。那么,在新课程背景下,教师应该怎样转变自己的角色呢?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内容几许方面着手。
一、 教育意识的转变
(一)树立现代教育学说
社会在提高,时代在提高,有的传统教育意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提高了,因此转变教育意识已经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。
在传统教学中,教师认为自己只是负责教,学生负责学,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讲,你听;我问,你答;我写,你抄;我给,你收。这种教学模式中,教代替了学,学生是被动学会,而不是自己学会,更不用说会学。长期以往,学生只会死读书、读死书,不仅进修成绩提不上去,而且人也变得呆板、顽固,在进修上缺乏主动性、能动性,更缺乏创造能力。
新课程标准强调,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、互动,师生双方相互交流、相互启发、相互补充,从而达到共识、共进,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。因此,教师的教育意识要转变,在教学模式上要充分体现三为主:即教师为主导、学生为主体、训练为主线。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、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,教师要从幕前到幕后,成为学生有效进修的组织者、引导者和合作者。因此,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,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,学生的主体性,让他们在课堂上能独立思索,说出自己的想法,并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,这样可以培养他们自主、合作、探究能力,以及动手操作能力,创造能力和良好的进修习性。教师还要学会倾听,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智慧相遇的情景,让学生在与智慧对话的经过中进修,并掌握技巧。
(二)做学生的良师益友
在传统教育教学中,教师严肃地站在三尺讲台上,高高在上,而学生坐在台下,敬畏教师,有疑难难题也不敢问,更不要说跟教师谈心、交流、沟通了。
做学生的良师益友,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,是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,由于这种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,它能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,使教学活动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德育,放下师道尊严,和学生交流、谈心、沟通,不仅关心他们的进修、生活,更要走进他们的内心,了解他们的想法,关注他们的成长,做他们的良师益友。现在的高中生,生活安逸、平顺,思索活跃、超前,没经历过何挫折、坎坷,一旦遇到困难,无疑是跌进生活的深渊。这时教师就要及时鼓励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,让他们放下想法包袱,重树人生目标、理想,并为此努力、奋斗。
二、 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
(一)开阔视野,提高自我
教育界曾盛传“要给学生一杯水,教师必有一桶水”。如果教师始终固守着自己传统的“一桶水”,面对智慧丰盛的高中生,够用吗?在新课程背景下,教师必须不断进修,不断更新智慧,扩大自己的智慧储备,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,并做到与时俱进,开拓创造,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。
(二)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
在教育飞速提高的今天,教师面对的是思索活跃、智慧丰盛的学生,传统的“填鸭式”的教学技巧已经跟不上课堂提高的需要了。除了探索新的教学技巧的手段之外,教师还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,如电脑、白板等辅助教学。尤其在语文课堂上,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与课文有关的视频、音乐,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,而且能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如我在教授《孔雀东南飞》讲到刘兰芝和焦仲卿以身殉情时,通过多媒体播放了《化蝶》,学生听着悠扬的小提琴曲,欣赏着优美的画面,看着视频中翩翩起舞两只蝴蝶,形影相随、不离不弃,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坚贞、伟大。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题――封建家长制的冷酷无情有了更深刻的领悟,也增强了他们进修语文的兴趣。
(三)因材施教
孔圣人曾提出教育学生要“因材施教”,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、进修力、自身素质等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,发挥学生的长处,弥补学生的不足,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,帮助学生树立进修的信心,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高。因此,在教育教学中,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,来鼓励和引导他们,让他们能从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出发,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。
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,不是一蹴而就、一朝一夕的,而一个循序渐进的经过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坚持,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,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